第二十章起兵讨董-《重生三国之忽悠人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孝灵皇帝,早弃臣民;皇帝承嗣,海内侧望。而帝天资轻佻,威仪不恪,居丧慢惰:否德既彰,有忝大位。皇太后教无母仪,统政荒乱。永乐太后暴崩,众论惑焉。三纲之道,天地之纪,毋乃有阙?陈留王协,圣德伟懋,规矩肃然;居丧哀戚,言不以邪:休声美誉,天下所闻:宜承洪业,为万世统。兹废皇帝为弘农王,皇太后还政,请奉陈留王为皇帝,应天顺人,以慰生灵之望。

    李儒读策毕,卓叱左右扶帝下殿,解其玺绶,北面长跪,称臣听命。又呼太后去服候敕。帝、后皆号哭,群臣无不悲惨。

    废立皇帝之后,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,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。于是,董卓又大会群臣,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,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(灵帝刘宏的母亲),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。这种违背婆媳常理、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,应当受到严厉惩处。

    之后,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,不久,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,毒死何太后。

    改立献帝之后,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,成为三公之一,掌管全**事和前将军事务,后又自封郡侯,拜国相,跃居三公之首,掌宰相权。

    董卓自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,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,家家殷实,金帛财产无数,便放纵手下士兵,实行所谓“收牢”运动。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,****妇女,劫掠物资,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,怨声载道。掌控朝廷后,董卓残忍不仁的恶性更加膨胀,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,残暴百姓。

    半月之后,曹操矫诏以伐董卓,诏中大言董卓不仁,暴戾,乱汉之举,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:

    第一镇,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。

    第二镇,冀州刺史韩馥。

    第三镇,豫州刺史孔伷。

    第四镇,兖州刺史刘岱。

    第五镇,河内郡太守王匡。

    第六镇,陈留太守张邈。

    第七镇,东郡太守乔瑁。

    第八镇,山阳太守袁遗。

    第九镇,济北相鲍信。

    第十镇,北海太守孔融。

    第十一镇,广陵太守张超。

    第十二镇,徐州刺史陶谦。

    第十三镇,西凉太守马腾。

    第十四镇,北平太守公孙瓒。

    第十五镇,上党太守张杨。

    第十六镇,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。

    第十七镇,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